查看原文
其他

企业生存危机超过以往想象 产业复苏疗法亟需把握关键 —《企业生存需求考查报告》之一

02

导言


突如其来的疫情对中国经济形势产生了难以估量的影响。颠簸在风浪中的中国企业正在面临史无前例的风险和挑战。在全民战胜病毒危机的紧要关头,中国政府和企业必须同时主动应对市场经济和产业体系的重大变局。各方面对未来形势问题的研判必须从事实出发,以开放包容心胸认真汲取多维度意见。


                         文/
               蔡剑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实践教授
               朱岩 清华大学互联网产业研究院院长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




疫情期间我们的研究团队对企业生存关键需求开展了突击调研 [1] 。2020 年 2 月 10 日,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蔡剑教授团队,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朱岩教授团队,中国人民大学知识产权学院刘春田教授团队联合设计开展《疫情下企业生存关键需求调研》。本次互联网调研对象主要为全国各行业和各地区的企业管理者,经营员工,股东投资人等。调研将企业按照规模,所有制,地区属性进行分类。截至 2 月 13 日晚 11:00pm,调研问卷浏览量 3244 ,共回收 1079 调研样本,回收率 33%,其中有效样本 950 个。我们通过对目前样本的初步分析研判,结合一直在开展的产业研究和对代表企业案例分析,特别报告一些发现和提出建议。



1

  重视企业生存的全面预警


这次疫情引发的企业生存危机是多地区和全行业的,而非局限在消费服务行业。这必须引起各方的充分重视。调研样本所在企业主要在大湾区,京津冀,长三角,反映出全国甚至国际范围的供应链和物流体系受到相当影响,产业经营生态遭到了一定破坏,全行业的经济复苏会比非典过后一个季度的时间更长。在调研样本的 13 个行业中,当前企业经营面对的最严重问题依次是“市场需求放缓,客户流失”“面临资金短缺””管理成本高,管理效率低”(图1) 等。受调研企业多数表示 “市场需求存在非常大的不确定”,“产品和服务销售困难,市场需求下滑,大量客户流失”(图2)。总计超过一半调研样本认为 2020 年企业收入会比 2019 年减少20% 的样本表示对 2020 年企业收入不确定会比 2019 年高(图3)。企业的这些主要问题与行业相关性不强。截至本报告时,调研组收到的样本的三分之一来自 IT/通讯/电子/互联网行业,而之前一般观念认为互联网 IT 行业受到疫情影响相对较小。另外,调研发现各个行业的国有和民营企业都普遍控制成本与调整预算的计划(图4),企业对市场消费预期降低,有服务行业的企业复工和招聘的动力下降。


△ 图1:企业当前经营面对的几个最严重问题


△ 图2:企业产品和服务的市场需求状况


△ 图3:企业预计2020年经营收入变化

△ 图4:不同所有制企业管理者采取的措施


现有研究大都比照 2003 年 SARS 爆发期间的经济影响。当时,消费增长下降了 4.6 个百分点,是五年标准差的 1.5 倍。我们的调研表明 2019 年底开始的这次疫情不仅影响消费增长,而且显著影响了企业经营,投资,和出口。企业大多估计疫情完全得到控制和产业的全面恢复需要更长时间。2003 年,中国仅占全球 GDP 的 4%。到 2020 年,其份额已增加到 17%,中国企业和消费者与国际市场的关联度更高。全国法人单位数量五年间实现翻倍增长,其中超过 90% 为小微企业。因此,我们很难以过往的经验去评估这次疫情对企业生存的影响。


 

2

  小微企业风险需要特别注意


       调研反映出在不同所有制和规模企业当中,小微企业和创业企业是高危群体,需要大家特别关注。小微企业样本中“面临资金短缺问题”的比例是上市企业样本这一比例的三倍。民营非上市公司和个体企业存在客户流失问题的比例相对国有企业和上市公司是最高的。资产低于 300 万的小微企业中,超过八成认为其 2020 年收入将比 2019 年降低或者不确定,三分之一有经营资金流紧张问题(图5)。在不同岗位角色中,作为企业所有者的企业创始人和公司主要股东认为其“面临的资金短缺”“客户拖欠账款情况增加”的问题最多(图6)。小微企业,特别是个体企业面对疫情影响很多显得无能为力。企业创始人和创业合伙人中,超过三分之一认为 “感觉政府基本不作为”和“政府没有支持”。个体企业样本有四成“将面对面的业务关停”和“员工基本在家待命,等待疫情过去”。


小微创业企业数量众多,抵抗承受风险能力最低,在市场动荡时期的死亡率最高。不同于企业在市场竞争淘汰的属于正常死亡,疫情引发的市场缩减和客户流失导致的死亡属于非正常死亡。各级政府忙于疫情处置,容易忽略小微企业死亡问题。在有些地区由于疫情发生之前小微企业的死亡率就很高,但是由于企业注销破产等程序复杂,就出现了很多“死而不僵“企业。工商统计的企业注销率和真实死亡率存在差别。因此政府应将小微创业企业作为救助的重点,建立小微企业生存情况及时真实反馈机制


△ 图5:不同规模企事业生产服务要素情况


△ 图6:企业不同岗位遇到的关键问题



3

  产业政策要增强靶向性


政策预期效果与企业的现实情况的差距是存在的。调研样本反映当地政府对企业支持主要方式税收优惠和减免,政策优惠和精神鼓励,贷款和资金支持。企业所有者和经营者认为的最关键的问题和政府公务员所认为的存在差别。企业主认为的主要问题是资金短缺,客户流失,客户拖欠账款增多,而企业认为“缺少员工和招工困难”不像政府公务员认为的那样严重。民营企业经营基本是靠订单驱动的,预期市场萎缩引起企业停止招工甚至开始裁员。小微企业主遭遇客户拖欠账款增多和营商环境变差,这是在疫情发生之前就存在的现实。


疫情斗争关头,宏观财政政策和调控手段的周期长,增发国债和释放流动性的副作用大。如何防止通货膨胀和失业增加的滞胀是对决策者重要挑战。产业复苏疗法要有靶向性,发挥蕴含于产业和企业自身的免疫力和自修复能力是快速降低企业非正常死亡率的关键产业要复苏,政府减税降费政策是外因,更要形成激活消费和正常盈利的内因。企业的关键需求是能够获得客户订单,资金链不断裂。调研发现,对小微企业来说获得贷款支持比政府采购产品服务以及帮助开拓市场更需要(图7)。一方面,政府要保障小微企业及时获得银行贷款,另一方面要促进小微企业获得更多订单。各级政府需要鼓励甚至要求产业龙头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和事业在不违反市场交易规则前提下提前和增量购买其需要的小微企业产品和服务。同时制定供应链金融服务优惠政策,对小微企业预售的产品服务予以及时兑付和贴息。政府要明确制定疫情情况下的市场监督规则,严惩市场“店大欺客“和”乘人所难“的做法,杜绝大企业占用小微企业应收账款的行为。


△ 图7:不同规模企业对政府支持的需求



4

  发挥企业危机管理自生能力


由于大多数中国企业缺乏应对如此严重疫情危机的经验,其中少数出现恐惧焦虑和采取自相矛盾的措施在所难免。调研样本中的企业管理者采取的措施最多的是“严格控制成本,节约各项费用”,其次是“优化产品服务,投入创新进行技术升级产品换代”,和“照常经营,积极开展业务”。控制成本和节约开支是管理者正常的条件反射,然而成本控制之下,创新技术升级的资金从何而来?尤其是当产业中的上市公司和大中型企业同一时期缩减采购和消减预算,势必影响小微企业的订单和经营。企业危机管理能力不但体现在应急处置方面,更体现在团队的前瞻系统思维与决断行动能力。企业终归要有自生能力,而不能“等靠要”。企业家精神与产业协同作用至关重要。


发挥企业危机管理自生能力,必须补齐造成企业衰亡的短板。企业应当最清楚自身的短板。调研发现企业最大的短板依次是“资金紧张财务匮乏”,“市场营销能力弱”,“产品和服务的品质有待提升”。企业认为市场上不缺资金,而是缺资金融通的机制和信任保障,缺乏与银行和金融机构打交道的专业管理人才。建议银行、金融机构、产业龙头企业、和商学院应组织大批专业人才,MBA,投资经理等成为小微企业的“危机管理特派员”,非常时期由政府采购特派服务,帮助企业获得贷款和建立危机管理能力。



5

  加快科技创新和知识产权改革


对比 2003 年 SARS 疫情时的国情,今天的劳动力结构和产业格局有了很大变化。科技创新和知识产权改革刻不容缓,必须释放企业的知识资本活力,激发社会的知识创富动力。中国企业拥有众多创新人才,也不乏未来高市场价值的知识产权,然而落后的制度和官僚体制限制了科技和知识产权的价值实现,银行和金融机构缺乏对技术和知识产权评价的科学标准。调研反映尽管企业非常重视科技和知识产权的作用,但是仅 8% 的样本考虑以技术和知识产权获得贷款,6% 的样本考虑知识产权证券化


2003 年时电子商务尚未普及,企业和金融系统的数字化程度相对低。当时只能主要依靠财政投入,金融政策,以及基建项目拉动经济。传统的基础建设工程的参与者主要为国有大型企业,短期内对服务业和小微企业的业绩提升作用有限。大水漫灌不如精准滴灌。今天中国基本能够做到以人工智能,区块链,和互联网科技对小微企业甚至个人进行精准服务。必须改变大型基础建设拉动策略为重点创新系统引领策略。


亡羊补牢,为时不晚。我们呼吁聚集各领域企业和科技人才和金融资本的力量,鼓励全社会小微企业广泛参与,全面再造医疗体系和社会保险体系,建立人民生命健康预警系统企业生存发展保障系统科技与知识产权治理系统。这三大系统的设计和建立是产业振兴的关键。

 

[1] 本研究报告不代表任何官方机构。目前调研仍然在进行中,链接:https://wj.qq.com/s2/5381576/a977/。特别对调研团队和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人民大学参与调研的老师和同学表示感谢。
*温馨提示: 长按识别下方二维码,参与问卷调研。

 






/ 往期推荐 /

新冠疫情下对经济发展和制造业复工的几点建议

清华大学互联网产业研究院产业转型顾问委员谈疫情的产业应对

疫情下企业生存关键需求调研—清华北大人大

委员声音 | 疫情之下投资者风险偏好为何上升

委员声音 | 50地产专家预判疫情对楼市的影响

返工潮来临:哪个城市疫情传播压力最大

以AI战“疫”,清华产业转型顾问委员张勤教授贡献智能力量

心系疫情,清华助力。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